据历史文献记载,烟草大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传入中国。如今,烟草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网站提供的数据,1982年~2004年,烟草累计实现工商税利15778亿元,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满足市场消费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烟草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国内从事烟草相关行业的人数近1亿,在各地组建烟草物流配送体系的过程中,烟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下岗待业人员和毕业生。在烟草产业链的顶端,还维系着几百万烟农的生计,凝聚着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垂直管理一路走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通过接收外国资本,没收官僚资本和公私合营,使烟草业迈上了公有制轨道,为加强烟草管理奠定了基础。
1951年,中央正式颁布《专卖事业暂行条例试行草案》。1952年,部分大区和省、市设立了烟酒专卖局。同年11月,根据中央财政委员会的决定,轻工业部和商业部联合发出通知,将各地的卷烟厂移交轻工业部烟酒工业管理局主管,全国的卷烟由商业部专卖事业公司及各地的分设机构统一包销,还制定了《卷烟专卖条例》、《卷烟专卖条例实施细则》。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烟草业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60年代初,整个烟草业仍存在分散经营、多头领导、业务归口不统一等问题。对此,中央于1963年3月16日做出试办烟草托拉斯的决定,成立了烟草工业公司,归属轻工业部。这是对烟叶和卷烟生产实行统一经营、集中管理的一次新尝试。期间,烟草行业出现了“三少”、“三高”的新趋势,即:卷烟厂减少40%,职工人数减少25%,加工费用减少21%;卷烟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17%,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5%,卷烟质量明显提高。
“文化大革命”中,工业托拉斯饱受批判,烟草工业公司被撤销,烟草管理又重蹈分散管理的覆辙。这一阶段,各地的盲目发展带来了库存积压、产品霉变、经济效益下降的严重后果。
改革开放后,中央总结了烟草管理与发展的历史经验,针对烟草行业的特殊性,采取了与其他行业放权简政截然不同的改革举措,开始对烟草业进行更大的体制改革,实施组建上划、集中统一的国家烟草专卖管理体制。
1981年5月18日,国务院批转轻工业部“关于实行烟草专卖专营报告”的通知,决定成立烟草总公司,并授予它对烟草行业实行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权力。1983年9月23日,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决定建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1984年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国家局”)正式成立。从1985年到1988年间,国家有关部委多次发文清理整顿计划外烟厂,落实省级烟草机构组建上划的政策,明确经济特区及14个沿海城市同样执行《烟草专卖条例》的相关规定。
1991年7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1997年7月3日,根据国务院第223号令,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国家烟草专卖体制。全国烟草行业现有包括深圳、大连在内的33家省级烟草专卖局(公司),17家工业公司,57家卷烟工业企业,340多家商业企业。
“金叶”启动“数字烟草”
随着行业的集中管理,烟草的信息化建设也开始起步。1997年5月,烟草行业“金叶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国家烟草局(下称国家局)经济信息中心主任胡新华将烟草行业近10年信息化建设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8年至2003年,以信息中心成立为标志,是基础建设、业务推进阶段。这一阶段,基础性建设、单个业务应用系统、单个企业的信息化都得到快速发展,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成效显著。第二阶段从2004年至今,以拟定《数字烟草发展纲要》为起点,是重点建设、整体推进阶段。这个时期,以决策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重点工程为代表的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展开,信息化在加强管控、提高决策质量等方面成效显现。目前,烟草行业信息化总体上还处于第二阶段,并呈现出集成整合、全面提升的新特点。
2002年,国家局提出了建立“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网建模式,拉开了烟草行业“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的序幕。之后,在江苏、大连、福建、浙江、山西召开网建会,在重庆、安徽、上海召开物流会,2005年开始“按订单组织货源”的改革等,都将信息化作为落实各项举措的一个关键词。
2004年,国家局开始推广应用烟叶基础软件。2008年,国家局又在福建、重庆、陕西三个省和四川宜宾、贵州遵义、云南玉溪三个地级市进行了烟叶种植收购电子合同的试点。
2006年以来,国家局信息中心大力推动数据中心建设,行业各单位根据统一的数据标准,逐步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截至2008年底,已有30余家单位初步建成了数据中心。
为加强信息安全,国家局制定并印发了《行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南》。国家局与行业10多家单位实现了联网计算机入网注册管理;行业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建设初步完成,实现了远程办公、电子签章系统的数字证书应用;行业全面开展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完成了国家局43个和行业686个信息系统的定级、审核和备案工作。
10年来,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得到广泛重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稳步推进,烟叶、商业、工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烟草行业信息化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一是修通了行业信息化的“路”,基础设施建设已具规模;二是建起了行业信息化的“库”,有效服务于“规范、效率、活力”建设;三是推进了数字企业建设,有力支撑了“三个转变”(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传统工厂制向现代公司制转变、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战略转型。
销售多少生产多少
为了促进“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烟草行业正在紧张地建设“行业工商营销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以共享信息为主,第二步以互享信息为主,第三步以工商互动为主。
据悉,作为共享平台数据信息的重要来源,“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和“行业商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数字仓储管理系统”已经建设完成。
2003年初,根据烟草行业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项目正式启动。2006年3月28日,项目通过验收。“随着烟草行业改革不断深化,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作用还将不断扩大。”中烟电子商务公司副总工程师王金亮说。
比如,联合重组后的企业需要整合资源、加强对企业的科学管理,决策管理系统就为企业更好地对各分厂、生产点进行异地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按订单组织货源的实现,也需要卷烟供求信息在工商各环节中畅通、真实地传递,决策管理系统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王金亮也参与了“行业商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数字仓储管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他看来,建设数字仓储管理系统是烟草行业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迈进的有效途径,是行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对烟草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2007年1月,数字仓储系统完成了设计、开发工作,开始在湖南省衡阳市烟草公司进行试点。湖南省烟草公司衡阳市公司相关人员介绍,数字仓储系统的实施有效地缩短了衡阳市烟草公司卷烟物流中心的作业时间,平均每天作业时间缩短了约3.5~4个小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在衡阳试点成功后,2008年1月,“数字仓储系统”开始向全行业推广。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人士透露,未来,烟草信息化还将继续深入。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基础上,结合商业企业呼叫中心获得的卷烟商流信息,进一步梳理工商协同营销业务流程,集成交易系统,按照统一的工作流程、需求预测模式、业务功能和数据,开发适应按订单组织货源的工商协同应用系统,进一步实现一对多的信息交换,完善信息共享和互享,逐步实现行业内工商互动、协同营销的目标。
追踪卷烟的足迹
“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关键是卷烟箱用条码标签,实现了每一件卷烟(基本单位为一万支)都有惟一的身份标识,就像每个公民的身份证一样。卷烟的“身份证”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核发管理,每个卷烟工业企业每年只能按照计划生产一定数量的卷烟,并按计划从国家烟草专卖局取码。
有了“身份证”,就需要对这些“证件”进行管理和识别。“一打两扫”实现了对每件卷烟的动态跟踪。每一件卷烟下线装箱时要被打上卷烟箱用条码标签,这是所谓“一打”。卷烟发货出库时,条码上的产品代码要被扫描输入系统,这是“一扫”。当卷烟运抵商业企业后,产品代码还要被再一次扫描进系统,这又是“一扫”。
由于决策管理系统采用了物流数码跟踪技术,将卷烟生产计划管理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通过“计划取码、物流跟踪、到货确认”这样一个流程,有效地保证了卷烟生产经营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未来,商业企业卷烟出库时还将再增加“一打一扫”,也就是“打码到条”,即精确到每一条香烟,以便掌握真实的商业库存和销售市场情况。